昔日与日立、三菱齐名的日本制造业三巨头之一,于20日正式从辉煌走向薄暮——12月20日,日本东芝正式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结束了长达74年的上市公司历史。
东芝曾经造出日本第一台洗衣机、电视机、电饭煲、微波炉、冰箱以及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其创新能力在全球独树一帜。但随着经营方式的日益僵化,产品研发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转化,导致错过了不少时代的风口红利。
以半导体市场为例。早在1987年东芝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NAND闪存芯片,这本是一张通向未来的电脑、智能手机、数据中心等广阔市场的“高铁票”,但东芝却坐上了另一趟“绿皮火车”——DRAM内存条业务。20世纪80年代东芝投入340亿日元、1500名研发人员,全力押注DRAM赛道,一度研发出当时世界上容量最大的DRAM存储芯片。到了90年代末DRAM产业屡遭冲击,等东芝重拾此前不被自己重视的闪存业务时,三星与英特尔早已一跃而上,开启“三国杀”的剧本。
虽然选错了慢速通道,东芝还是凭借着原有的技术优势在半导体市场分到一杯羹。真正把东芝拖入泥潭的是另一条赛道——核电市场。2000年前后,全球兴起建设核电站的浪潮,刚卖掉DRAM业务的东芝决定投资核电产业。2006年,东芝以溢价三倍的54亿美元“天价”正式收购美国西屋电气的核电业务。刚大张旗鼓地干了五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了,6个爆炸的核反应堆中有2个由东芝供应。自此东芝的核电业务一落千丈,西屋电气也于2017年申请破产。
连续选错赛道让东芝经营局面日益艰难,2015年曝出的财务造假丑闻更是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有关部门调查,2008年至2014年,东芝账面利润比实际营收夸大3倍,可统计的虚报利润足有1562亿日元。这件丑闻牵涉东芝4大部门、3任社长,不仅戳穿了东芝虚假的表面繁荣,更是把百年老店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一夜归零。丑闻之后,东芝市值缩水40%,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631亿美元跌到2022年的297亿美元,从此一蹶不振。
东芝的衰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制造业及日资企业的发展局限性。因为太过满足过去取得的巨大成就,日本政府往往对传统优势产业保护过甚,却忽视了对新兴产业的培育;日本企业也受制于所谓做到极致的“匠人精神”的影响,花费太多精力在旧赛道上进行技术提升,较为缺乏对新赛道的关注拓展;出于本土发展的考虑,很多日本制造业厂商把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全部集中于国内,这样既违背了全球化浪潮,也导致各项成本不断攀升。
退市并不意味着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东芝退市之后将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的全资子公司。JIP对东芝的收购花了2万亿日元,收购资金来源的20多家公司都可能与东芝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铃木汽车将寻求东芝的汽车电池供应,出资金额最高的罗姆半导体已经计划和东芝合作生产功率半导体产品。最新消息称,东芝CEO及管理团队仍将继续留任,JIP将派遣四名高管进入董事会。新的战略方向、新的合作机会加上企业品牌底蕴和成熟管理模式,JIP对东芝还是寄予厚望,期望3到5年内推动其重新上市,卷土重来。